厌食症怎么心里治疗,厌食症心里治疗要多久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厌食症怎么心里治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厌食症怎么心里治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厌食怎么办?
出现厌食的症状,患者首先需要确认病因,即自己是因为什么而出现厌食的症状。一些慢性疾病前期的症状也主要表现在食欲不振上。排除是慢性疾病所造成的厌食后,厌食主要就是患者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这个时候,患者可以好好休整一番,挑一些健康且自己爱吃的饮食做成清单,激发饮食乐趣。
猫咪心理性厌食怎么办?
猫咪心理性厌食的解决方法如下:
更换猫粮品牌或口味。尝试更换不同品牌或口味的猫粮,提高猫咪的食欲。
给予新鲜食物。可以给猫咪提供新鲜肉类、鱼类或鸡蛋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不过要避免生肉和生食物,以免感染细菌和病毒。
如果是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还没有适应,有一些应激反应导致。建议在角落放小猫以前吃的食物,等小猫慢慢适应了,就会自己吃东西了。
厌食症是怎么得的?
厌食症的病因现在为止还不是特别明确,大致可分为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可能是平时因为心里压力,生活压力的状况可以导致厌食症,或者是因为由于过度节食导的厌食症,如果发现身体各个机能以及体重明显减轻,要及时就医治疗。
如何克制厌食情绪?
如何克制厌食情绪。
你这种问题还是比较少见的,因为现在社会大多数人都是吃的太多,想要控制住暴饮暴食的情绪。
导致厌食的一些主要原因,通常是有生理层面的,也有心理层面的。
接下来我出来分析一下具体的原因。
很有可能是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受到了某一些特殊的刺激,让你对于食物出现了很大的厌恶情绪。
当你的肠胃出现了疾病,有可能就会出现恶心呕吐,没有胃口饮食这种常见的一些症状。
其实现在大部分人群出现厌食的症状,可能都是由于肠胃的健康问题引起的很少,有一部分是因为神经系统的问题或者说是一些心理因素影响。
多去接触一下应该就会碰到你喜欢吃也愿意吃的东西。
由于生理问题原因导致肠胃不适
什么是厌食症:
厌食症就是由于怕胖、心情低落而过分节食、拒食,造成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甚至拒绝维持最低体重的一种心理障碍性疾病。约95%为女性,常在青少年时期就有类似的性格倾向。厌食症患者多有治疗上的困难,所以约有10%-20%的人早亡。原因多为营养不良引起的并发症和精神抑郁而引发的自杀行为。 厌食症主要包括小儿厌食症、青春期厌食症以及神经性厌食症。
图片来源于站酷海洛
怎么治疗厌食症:
1、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是以减轻或改善患者的症状或不良行为为目标的一类心理治疗技术的总称,[_a***_]针对性强、易操作、疗程短、见效快等特点。对于厌食症来说,可以通过代币制疗法、行为塑造法等方法减轻病人对食物的厌烦心理,逐步改善症状。
2、心理治疗
什么是厌食症?
神经性厌食(AN)指个体通过节食等手段,有意造成并维持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为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属于精神科领域中"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一类。其主要特征是以强烈害怕体重增加和发胖为特点的对体重和体型的极度关注,盲目追求苗条,体重显著减轻,常有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紊乱,如女性出现闭经。严重患者可因极度营养不良而出现恶病质状态、机体衰竭从而危及生命,5%~15%的患者最后死于心脏并发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继发感染、***等。
AN的发病年龄及性别特征国内外相仿。主要见于13~20岁之间的年轻女性,其发病的两个高峰为13~14岁和17~18或20岁,30岁后发病者少见,围绝经期女性偶可罹及;AN病人中男性仅有5%~10%,男女比例为1∶10。在欧美,女性AN的终生患病率为0.5%~3.7%;AN的年发病率为3.70‰~4.06‰。AN在高社会阶层中比低社会阶层中更普遍,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
厌食症的表现:
一、常恶心呕吐,一些患者甚至千方百计以诱导一吐为快。
二、患者多有饥饿感,但却强迫自己不进食。大约50%的厌食症者伴贪食症,暴食后又自己诱吐、服减肥药、泻药等,或大运动量活动,唯恐自己体重增加,从而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三、体重明显下降,出现水肿。体内缺乏脂肪,容易发冷、畏寒;体内激素水平异常,造成毛发细疏或体毛过多。
四、心脏功能下降,心率缓慢、血压下降、心率失常,导致猝死;心血流量降低,脑血管供血不足,易造成晕厥。
五、女性月经减少或停止,男女都有***缺乏。
六、有的患者还有其他神经官能症的症状,如癔症球,上腹饱胀不适,不能解释的疲劳,对***不感兴趣和失眠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厌食症怎么心里治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厌食症怎么心里治疗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oshiandy3.com/post/24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