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治疗各种失眠症,中医辩证治疗各种失眠症的方剂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辩证治疗各种失眠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医辩证治疗各种失眠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医是怎样对糖尿病辨证分型的?
通常分型之方,往往比较平庸。分型只是在佐药上给予考虑,绝不可干扰君药臣药的确立,否则将忽视主要矛盾。
专病之专药及其组合,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根据脏腑理论配备的臣药,也是针对目标。
我主张平庸之方莫用。
糖尿病在中医学中称消渴。是因禀赋不足,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欲过度,导致阴津亏报,燥热偏盛,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乏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
本病的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治疗。
根据病情中医分证论治分为以下几型。
1.肺热津伤
证候: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烦热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本证主要病机为肺热炽盛,津淑失布。以口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为审证要点。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方药:二冬汤或玉泉丸
2.胃热炽盛
证侯: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口渴,尿多。苔黄燥,舌干质红,脉细数。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首先,谢邀!在中医范畴里糖尿病大多属于消渴病症。出自《内经》,亦名消瘅,据其病机及临床表现不同,又有风消、鬲消、消中等不同之称。糖尿病类属于消渴病,但不等于消渴病,如消渴、消谷、消瘦之“三消症状”。
糖尿病发病主要有禀赋不足,过食、肥胖,劳倦过度,七情所伤,外邪侵袭等因素所致,导致“虚”“热”“瘀”三个主要病理环节。
临床上一般按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和湿热困脾辨证分型。中医诊疗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具体还要根据症状来分析。
糖尿病=消渴
糖尿病就是中医的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者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即常说的“三多一少”。
对糖尿病最早的认识依稀记得很小的时候,大人说如果你的尿引来很多蚂蚁,那就麻烦了,身体有病。那时候还不知道这就是糖尿病的症状之一—“尿有甜味”。
今天不讲西医方面的诊断或者治疗,主要说说作者提出的问题—“中医对糖尿病的辨证分型”。
消渴辨证分型
消渴病位主要在肺、胃、肾,将之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一一对应。
上消
- 肺热津伤证:其证机要点是肺脏燥热,津液失布;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药:消渴方加减。
中消
下消
《实践技能图解》2018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由于当今社会生活习惯的改变,糖尿病这种疾病越来越多了。而我国的糖尿病流行情况呈现出快速上升和年轻化趋势。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约1.14亿人已经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其中18岁及以上成人占11.6%。而五年前中国糖尿病患者是9200万,四年间多出2200万人,平均以每年550万例的速度增长。这个数据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现代医学来讲,临床上讲糖尿病分为两种,一个是1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还有一个是2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
而针对祖国的传统医学,讲究的辩证论治。虽然在中医概念中没有“糖尿病”这种说法,但早在《内经》中就已经提到一个“消渴”的概念。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少。中医将糖尿病的“三多”称谓为“三消”,即“多饮为上消,多食为中消、多尿为下消”。其病机与“虚”(气虚、阴虚)、“燥”(燥热)、“血”(淤血)有关。
常见的几种分型:(1)阴虚热盛型:症以口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急躁易怒,怕热心烦,溲赤便秘,舌红苔黄。 (2)气阴两虚型:证以倦怠乏力、自汗盗汗,气短懒言,口渴喜饮,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舌体胖大,脉弦细。 (3)阴阳两虚型:证以形寒怕冷,面色苍白无华,耳鸣腰酸,时有潮热盗汗,四肢欠温,大便溏薄,小便清长,阳萎早泄,舌质淡红,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或细数无力者。
小编小大夫一枚,多谢点赞和关注,右上角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医辩证治疗各种失眠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医辩证治疗各种失眠症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oshiandy3.com/post/19720.html